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多年来,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地建”)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谱写了一个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到省属企业,再到省管国有大型企业跨越发展的“三部曲”。
6月12日,“进企业 强思政 助发展”走访调研活动记者、专家一行走进陕西地建,一起探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内核。
“进企业 强思政 助发展”走访调研活动记者、专家一行走进陕西地建。
土地整治、生态地产创新发展
在陕西地建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一排排罐子和一小格一小格的麦穗和农作物整齐排列。这块土,可能来自700公里以外的毛乌素沙漠;那块土,可能来自渭北旱塬荒草地;这瓶水,可能来自40公里以外的卤泊滩盐碱地;那瓶水,可能来自黄土高原沟壑区。这些小罐子可有着大作用。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重点实验室旨在解决各类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领域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难题。让原本贫瘠的榆林毛乌素沙地绽放出花海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成土造田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就是重点实验室的项目之一。该项目解决了毛乌素沙地上令人头疼的砒砂岩、沙子“两害”问题,建立了沙地整治的“土体有机重构”新理论,毛乌素沙地也因此朝着“粮仓”转变。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
土地整治业是陕西地建发展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基。目前集团已累计实施规模超100万亩,实现新增耕地60余万亩,辐射推广超1000万亩。
2022年,为全面做好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准备工作,陕西地建敢为人先、先试先行,共抽调干部职工近300人组成技术团队,分为10组开展全省所有地市的内外业采样工作。从酷暑到寒冬,从陕北狂啸的漫天黄土到陕南潮热的深山老林,地建人克服高温、洪涝、疫情等多重困难,历时47天,保质保量完成2277个外业点位采样,占全省外业工作量的40%;开展内业检测时,检测样品检测数量、进度均为全省第一……2022年,陕西地建入围全国土壤三普外业调查采样机构和检测实验室名录,并建成杨凌创新中心耕地土壤资源库。
现场参观环节。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作为集团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该院目前拥有五大科研场所、五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协助集团管理九大科研平台;统筹4处检测实验室和5个土壤制备流转中心,全力保障陕西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同时,依托土地整治资源优势,陕西地建在生态地产方面打造了臻湾府、臻华府等“臻”系列房产品牌,已先后在陕西各地市投资建设了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此外,陕西地建还参与了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两中心四项目”建设。其中,秦创原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项目于2021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有近700个项目参与专家评审,近400个优质孵化项目成功签约,即将入园。
“进企业 强思政 助发展”走访调研活动记者、专家一行走进陕西地建。
文化内核引领未来方向
取得优异的发展成绩离不开党建创新和思政教育的引领。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负责人介绍,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与“生命线”的作用,为集团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陕西地建成就展示厅。
理论武装上,坚持抓住“关键少数”,通过集中研讨、座谈交流、教育培训等方式组织学习,切实用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队伍建设上,通过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解决思想政治工作“谁来做”的问题,构建起党务、宣传和群团干部为主体的“大政工”工作格局,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相融共促,达到指导工作、助推企业发展的目的。
通过深入持久的企业文化建设,陕西地建建立了特色鲜明、员工认同、执行到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体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地建“三特精神”已成为全体职工始终不变的信仰和价值追求,引导全体员工实现由“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转变,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负责人介绍,在集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引领下,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也积淀形成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以“信念文化、诚信文化、关怀文化、创新文化、使命文化”为基石的企业文化内核。并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形成了科研骨干团队、专项调研团队、学术沙龙活动等系列推动科技攻关的创新方式,建立了省级创新工作室,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让科技创新“活”起来。同时,不断摸索“科学家+工程师”等合作模式,与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良性竞争,共赢发展。
“进企业 强思政 助发展”走访调研活动座谈会在陕西地建举行。
据悉,目前,陕西地建已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人获全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陕西省劳动模范”。
未来,陕西地建将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以问题导向搞科研、以需求导向搞创新,积极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国家重大部署,努力成为土地工程领域国家抓得住、顶得上的科技力量。
(记者 马晴茹 郭佳欣)